|  | 
 
| vi 是 visual editor 的縮寫,是 UNIX 所提供的編輯器之一。它提供使用者一個視窗的編輯環境,在此視窗下,使用者可編輯所要的文件。vi、celvis(cvi) 是在工作站上被廣大使用的中英文編輯軟體。對初學者而言,常因其特殊的使用方法,而不得其門而入;對已經在使用 vi 的使用者來說,也常見因對 vi 的不熟悉或不夠瞭解,而無法發揮出 vi 強大的編輯能力,以下將介紹 vi 之使用方法簡介。 
 進入vi
 ======
 直接執行 vi編輯程式即可:
 %vi test
 此刻螢幕上會出現 vi 的編輯視窗,同時 vi 會將文件複製一份至記憶體中
 的緩衝區 (buffer) 。 vi會保留在磁盤中的文件不變,而先對緩衝區的檔
 案作編輯,編輯完成後,使用者可決定是否要取代原來舊有的文件。
 
 離開vi
 ======
 若在輸入模式下,則先利用《ESC》進入指令模式,而後即可選用下列指令
 離開vi。
 :q! 離開vi,並放棄剛在緩衝區內編輯的內容
 :wq 將緩衝區內的資料寫入磁盤中,並離開vi
 :ZZ 同wq
 :x 同wq
 :w 將緩衝區內的資料寫入磁盤中,但並不離開vi
 :q 離開vi,若文件被修改過,則會被要求確認是否放棄修改的內容,此指令可與:w 配合使用
 
 vi 的操作模式
 =============
 vi 提供兩種操作模式:輸入模式(insert mode)和指令模式(command mode)。當使用者進入 vi 後,即處在指令模式下,此刻鍵入之任何字元皆被視為指令。在此模式下可進行刪除、修改等動作。若要輸入資料,則需進入輸入模式。
 
 輸入模式
 ========
 如何進入輸入模式
 a (append) 由游標之後加入資料。
 A 由該行之末加入資料。
 i (insert) 由游標之前加入資料。
 I 由該行之首加入資料。
 o (open) 新增一行於該行之下供輸入資料之用。
 O 新增一行於該行之上供輸入資料之用。
 
 如何離開輸入模式
 《ESC》 結束輸入模式。
 
 指令模式
 ========
 游標之移動
 h 向左移一個字元。
 j 向上移一個字元。
 k 向下移一個字元。
 l 向右移一個字元。
 0 移至該行之首
 $ 移至該行之末。
 ^ 移至該行的第一個字元處。
 H 移至視窗的第一列。
 M 移至視窗的中間那列。
 L 移至視窗的最後一列。
 G 移至該文件的最後一列。
 + 移至下一列的第一個字元處。
 - 移至上一列的第一個字元處。
 ( 移至該句之首。 (注一)
 ) 移至該句之末。
 { 移至該段落之首。 (注二)
 } 移至該段落之末。
 nG 移至該文件的第 n 列。
 n+ 移至游標所在位置之後的第 n 列。
 n- 移至游標所在位置之前的第 n 列。
 會顯示該行之行號、文件名稱、文件中最末行之行號、游標所在行號占總行號之百分比。
 
 注一:句子(sentence)在vi中是指以『!』、『.』或『?』結束的一串字。
 注二:段落(paragraph)在vi中是指以空白行隔開的文字。
 
 視窗的移動
 ==========
 視窗往下卷一頁。
 視窗往上卷一頁。
 視窗往下卷半頁。
 視窗往上卷半頁。
 視窗往下卷一行。
 視窗往上卷一行。
 
 刪除、複製及修改指令介紹 (此單元較少使用)
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 d(delete)、c(change)和y(yank)這一類的指令在 vi 中的指令格式為:
 Operator + Scope = command
 (運算子) (範圍)
 運算子:
 d 刪除指令。刪除資料,但會將刪除資料複製到記憶體緩衝區。
 y 將資料(字組、行列、句子或段落)複製到緩衝區。
 p 放置(put)指令,與 d 和 y 配和使用。可將最後delete或yank的資
 料放置於游標所在位置之行列下。
 c 修改(change)指令,類似delete與insert的組和。刪除一個字組、句
 子等之資料,並插入新鍵資料。
 
 範圍:
 e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該字串的最後一個字元。
 w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下一個字串的第一個字元。
 b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前一個字串的第一個字元。
 $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該行的最後一個字元。
 0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該行的第一個字元。
 )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下一個句子的第一個字元。
 (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該句子的第一個字元。
 {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該段落的最後一個字元。
 }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該段落的第一個字元。
 
 整行動作
 dd 刪除整行。
 D 以行為單位,刪除游標後之所有字元。
 cc 修改整行的內容。
 yy yank整行,使游標所在該行複製到記憶體緩衝區。
 
 刪除與修改
 ==========
 x 刪除游標所在該字元。
 X 刪除游標所在之前一字元。
 dd 刪除游標所在該行。
 r 用接於此指令之後的字元取代(replace)游標所在字元。
 如: ra 將游標所在字元以 a 取代之。
 R 進入取代狀態,直到《ESC》為止。
 s 刪除游標所在之字元,並進入輸入模式直到《ESC》。
 S 刪除游標所在之該行資料,並進入輸入模式直到《ESC》。
 
 搬移與複製
 ==========
 利用 delete 及 put 指令可完成資料搬移之目的。
 利用 yank 及 put 指令可完成資料複製之目的。
 yank 和 delete 可將指定的資料複製到記憶體緩衝區,而藉由 put 指令
 可將緩衝區內的資料複製到螢幕上。
 例:
 搬移一行 .在該行執行 dd
 .游標移至目的地
 .執行 p
 複製一行 .在該行執行 yy
 .游標移至目的地
 .執行 p
 
 指令重複
 ========
 在指令模式中,可在指令前面加入一數字 n,則此指令動作會重複執行 n
 次。
 例:
 刪除10行 .10dd
 複製10行 .10yy
 .游標移至目的地
 .p
 指標往下移10行 .10j
 
 取消前一動作(Undo)
 ==================
 即復原執行上一指令前的內容。
 
 u 恢復最後一個指令之前的結果。
 U 恢復游標該行之所有改變。
 
 搜尋
 ====
 在vi中可搜尋某一字串,使游標移至該處。
 
 /字串 往游標之後尋找該字串。
 ?字串 往游標之前尋找該字串。
 n 往下繼續尋找下一個相同的字串。
 N 往上繼續尋找下一個相同的字串。
 
 資料的連接
 ==========
 J 句子的連接。將游標所在之下一行連接至游標該行的後面。
 
 若某行資料太長亦可將其分成兩行,只要將游標移至分開點,進入輸入模式
 (可利用 a、i等指令)再按《Enter》即可。
 
 環境的設定
 ==========
 :set nu 設定資料的行號。
 :set nonu 取消行號設定。
 :set ai 自動內縮。
 :set noai 取消自動內縮。
 
 自動內縮(automatic indentation)
 在編輯文件或程式時,有時會遇到需要內縮的狀況,『:set ai』即提供自
 動內縮的功能,用下例解釋之:
 .vi test
 .(進入編輯視窗後)
 this is the test for auto indent
 《Tab》start indent ← :set ai (設自動內縮)
 《Tab》data
 《Tab》data
 《Tab》data ← :set noai (取消自動內縮)
 the end of auto indent.
 .註: 可刪除《Tab》字元。
 
 ex指令
 ======
 讀寫資料
 :w 將緩衝區的資料寫入磁盤中。
 :10,20w test 將第10行至第20行的資料寫入test文件。
 :10,20w>>test 將第10行至第20行的資料加在test文件之後。
 :r test 將test文件的資料讀入編輯緩衝區的最後。
 
 刪除、複製及搬移
 :10,20d 刪除第10行至第20行的資料。
 :10d 刪除第10行的資料。
 :%d 刪除整個編輯緩衝區。
 :10,20co30 將第10行至第20行的資料複製至第30行之後。
 :10,20mo30 將第10行至第20行的資料搬移至第30行之後。
 
 字串搜尋與取代
 s(substitute)指令可搜尋某行列範圍。
 g(global)指令則可搜尋整個編輯緩衝區的資料。
 s指令以第一個滿足該條件的字串為其取代的對象,若該行有數個滿足該條
 件的字串,也僅能取代第一個,若想取代所有的字串則需加上g參數。
 :1,$s/old/new/g 將文件中所有的『old』改成『new』。
 :10,20s/^/ / 將第10行至第20行資料的最前面插入5個空白。
 :%s/old/new/g 將編輯緩衝區中所有的『old』改成『new』。
 
 恢復編輯時被中斷的文件
 ======================
 在編輯過程中,若系統當掉或連線中斷,而緩衝區的資料並還未
 被寫回磁盤時,當再度回到系統,執行下列指令即可回復中斷前
 的文件內容。
 %vi -r filename
 
 編輯多個文件
 ============
 vi亦提供同時編輯多個文件的功能,方法如下:
 %vi file1 file2 ..
 
 
 
 VI 使用技巧
 
 x 刪除游標所在字元。
 dd 刪除游標所在的列。
 s 刪除游標所在字元,並進入輸入模式。
 S 刪除游標所在的列,並進入輸入模式。
 r 修改游標所在字元,r 後接著要修正的字元。
 R 進入取代狀態,新增資料會覆蓋原先資料,直到按[ESC]回到指令模式下為止。
 +$ 跳到文件末
 [home] 跳到行首
 [end] 跳到行末
 +n 跳到第 n 行
 nj 下跳 n 行(hjkl分別表示左下上右都可仿照用之)
 yy 拷貝一行
 p 粘貼拷貝的行
 u 返回上次編輯(相當於WIN中的撤消)
 /字串 尋找某個字串
 /enter 繼續找上次的字串
 :w 存盤
 :q 退出
 :wq 存盤並退出
 :q! 強行退出
 :wq! 強行存盤退出
 
 
 替換文件中的字符串
 礎bvi界面下使用命令
 :%s#/usr/bin#/bin#g
 瞼i以把文件中所有路徑/usr/bin換成/bin。也可以使用命令:
 :%s/usr/bin/bin/g
 穡鉹丑u」是轉義字符,表明其後的「/」字符是具有實際意義的字符,不是分隔符。
 
 整個文件的各行或某幾行的行首或行尾加一些字符串
 $vi file
 :3,$s/^/some string 在文件的第一行至最後一行的行首插入「some string」。
 :%s/$/some string/g 在整個文件每一行的行尾添加「some string」。
 :%s/string1/string2/g 在整個文件中替換「string1」成「string2」。
 :3,7s/string1/string2/ 僅替換文件中的第3行到第7行中的「string1」成「string2」。
 穠`意: 其中s為substitute,%表示所有行,g表示global。
 
 刪除大段的內容
 簫漸利用編輯命令「vi file」打開文件,然後將光標移到需要刪除的行處按Ctrl+G顯示行號,再到結尾處再按Ctrl+G,顯示文件結尾的行號。
 穡狾p:
 :23,1045d
 簞痔w2次得到的行號為23和1045,則把這期間的內容全刪除,也可以在要刪除的開始行和結束行中用ma、mb命令標記,然後利用「:'a,'bd」命令刪除。
 
 「另存為」功能
 $vi file
 :w /tmp/1
 竄O存所做的所有修改,也可以將其中的某一部分修改保存到臨時文件。
 礎p果僅僅把第20∼59行之間的內容存盤成文件/tmp/1,我們可以鍵入如下命令:
 :20,59w /tmp/1
 
 在一個新文件中讀其他文件的內容
 $vi file
 :r /etc/passwd 在打開的文件file中光標所在處讀入/etc/passwd
 :%s/:.*//g 刪除/etc/passwd中用戶名後面的從冒號開始直到行尾的所有部分。
 簣z也可以在指定的行號後讀入文件內容,例如使用命令:
 :3r /etc/passwd
 簣q新文件的第3行開始讀入 /etc/passwd的所有內容。
 禮畯攽晱i以使用以下方法刪掉文件中所有的空行及以#開始的註釋行。
 $cat squid.conf.default | grep -v '^$' | grep -v '^#'
 | 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